
Christmas Cranberry Jam
愈接近聖誕好大機會找到新鮮的紅莓 Cranberry。 這款酸度十足的莓子,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及抗養化物,有消炎及增強免疫力的食療功效。 我最愛熬煮新鮮的紅莓,看著鍋中一粒粒受熱脹大而爆開來,節日的氣氛更加濃厚。 如果買不到新鮮的紅莓,也可使用冷藏的紅莓,因為冷凍技術將水果的水份部份抽乾,所以煮起果醬時能縮短烹煮時間,更能保留紅莓的營養。

Steamed Dumpling with black truffle paste
Yum Cha 飲茶食點心是地道香港人的習慣。 離開香港多年,這個點心仍會讓我時常惦掛。 點心功夫真的難學也難精,不過這道點心卻出乎意料地簡單,連新手都一定會成功,大家不妨試試~

Christmas Pudding with Brandy Butter Sauce
第一次跟朋友分享這個 Christmas Pudding 已經是2006年的一次網聚,當晚的喜悅仍瀝瀝在目。 當年的小女孩們已紛紛成為人母及好妻子,原來日子真的會飛快流逝,只有味道仍可繼續留存。 今年也試試作這道聖誕甜品,吃的時候要記得淋上Brandy Butter Sauce 才完美哦~

Belgian Waffle 比利時窩夫
小時候吃到的waffle 感該算是小販攤檔的夾餅,是麵粉加入泡打粉的快捷配方,加入大量砂糖、花生醬及鏈奶,算是兒時的人間美食。長大後從事飲食行業,嘗過不同的美食,也吃過不同做法的正宗Belgian Waffle,只要是新鮮烘製,口感也不算太差,而且通常加上雪糕及糖漿,也忘記了窩夫應有的口感。 直至認識了比利時好友 Luc,我才知道何謂真正的 Belgian Waffle,那外脆內軟的口感,完全不用什麼配料,已經讓人一口一口接下去,是完全回不去了的體驗。 自此之後,我便心甘情願的用上最好的酵母,再慢慢看著麵團脹大,因為想著一會兒出爐的一刻,所有的等待變的很值得呢!

Thai Deep-Fried Shrimp Cake
蝦 ~ 基本上是泰國人每日必吃的食物,好像中國人吃豬肉般。 這道泰式蝦餅多年來深得香港人的喜愛,不過在街市未必時常買到鮮蝦,所以這次我嘗試用在一般超市可以買到的白對蝦,發現效果也不錯,而且省卻去殻的工序,儲定在家中冰箱,隨時都可以享用充滿泰國風情的小吃喔~

Stir-fried Shrimp with herbs & spices
傳統的泰菜很少有爆香的煮法,這道自創的菜式加入了華人的烹煮方法,在曼谷菜系比較常見,香港人也較為熟悉,在屋企煮也十分容易

Thai Green Curry Paste
流傳已久的青咖喱醬,大約有800多年歷史。 相傳 彭世洛 為咖哩醬發源地,由老撾族群開始流傳,廣傳於泰國中部、東北及北部地區。 這些地區的咖哩又味偏向清淡,純以辣椒自身香氣,配以黑白胡椒及芫萎籽的辛香。 彭世洛地區更會加入甲差薑增加咖喱又感層次。

Thai Seafood Dipping Sauce
很多人喜愛吃泰式刺身,但其實是因為那道美味的醬汁。 這款醬汁的材料很簡單,製作亦十分容易快捷。 平時在家隨時也可製作,只要留意這種無需烹煮的鮮製醬汁,通常是現製及即食。 最多只能放雪櫃留一晚,第二天吃不完也要棄掉,因為醬汁未經煮熱,會容易滋生細菌,令腸胃不適啊~

Northeastern Thai Breakfast (Kai KaTa )
鑊仔蛋早餐源起於泰東北近老撾的地區, 深受法國殖民地文化及飲食影响。 燒熱鑊仔後,加入雙蛋煎成脆邊,加入肉碎、扎肉及泰國臘腸,傳統上進食時還會跟炭火烤香的法式軟包同吃。